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快3计划稳定版 > 产品展示 >
两个军合并为54军,军长为何是丁盛,而非老资历的张才千?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21:24    点击次数:109

1952年10月,为抗美援朝轮战组建的一支新军正式成立。

新中国成立以后,44军和45军由于地方化和转型,建制有了比较大的变动,当抗美援朝进入第二阶段后,一些部队陆续被派到三八线轮战,44军和45军的合并就显得顺理成章。

这支新军与众不同之处在于:被合并的两支部队历史相近,解放战争时期共同战斗在白山黑水并肩战斗,战功不相上下,两军合并,保留哪个军的番号?谁来担任军长?

左二为丁盛

解放军44军和45军有一个共同特点,部队都来自五湖四海。

44军前身是抗战胜利后进军东北的新四军3师一部、陕甘宁教1旅一部、冀热辽军区一部,1947年8月,在吉林双辽县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7纵,司令员邓华,政委陶铸,副政委吴富善。1948年1月,改称东野7纵,同年3月,与1纵、3纵一部最后解放了四平。

展开剩余86%

1948年9月,邓华7纵与詹才芳9纵在锦州攻坚战中担负南线主攻,随后参加了黑山、大虎山阻击廖耀湘“西进兵团”的战斗。7纵从地方偏师成长为主力纵队,邓华、吴富善功不可没。

1948年11月,东野7纵改称四野44军。军长邓华,政委吴富善,下辖130、131、132、157师共4.8万人。

1948年12月,44军、45军共同担负天津战役东线攻击任务,与西线38军、39军东西对进,一举攻克天津。1949年5月,44军编入四野15兵团南下。7月,参加了湘赣战役。10月参加了广东战役,1950年5~8月,解放万山群岛。9月,转至广东剿匪。

45军的成分比44军更复杂,来自冀热辽、陕甘宁、晋察冀北岳等。

东野8纵可以说真正来自五湖四海,军事主官几次更迭,黄司令伤病休养期间,程子华向林总建言换成了段苏权。段苏权在锦州攻坚战中出现几次失误,战后不久林总再次让黄司令上位。

1947年11月,东野8纵改称四野45军,下辖133、134、135、158师5.6万人。133师师长吴烈、政委谢明,134师师长钟明彪、政委谢家祥,135师师长丁盛、政委韦祖珍,158师师长李道之、政委王晓生。1948年12月平津战役,45军与44军担负东线突击任务。

1949年4月四野大军南下,45军编入12兵团。7月,参加了赣西作战。9月,丁盛135师在衡宝战役中大放异彩,一个师阻断了白崇禧的桂军4个主力师南逃的路线,为林总全歼桂军4个军立下奇功,此战更是被二野司令员刘伯承赞为“腰斩七军”。

1949年11月,45军参加广西战役,黄军长病休,陈伯钧出任军长,副军长张天云。随后参加了十万大山、六万大山和大容山的剿匪。1950年4月,158师兼广州警备司令部,改为公安10师。

1951年3月,45军移驻珠江口。1952年8月,133师划归46军建制。

青年丁盛

1952年10月两军合并,44军和45军谁也不愿放弃自己的番号。

在这支新军中,44军保留了130师、131师391团,45军保留了军部、134师(欠400团)、135师。相比较来说45军多1个军部1个团,但是在新部队的番号问题上,双双都不愿意做出让步。争执不下,只好一级级上报,一直报到周总理案头。

周总理把两个军的主官张才千、谭甫仁和丁盛、谢明叫到一起,把事情摆在桌面上解决。办法也很简单:把131师391团编入45军134师,两个军番号各取一个数字,组成54军。

解决了部队番号问题,接下来就是军政主官人选:张才千还是丁盛?

张才千,1911年生于湖北麻城。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。红军时期,任红4军10师排长、连长,红73师3营营长,红279团团长,红93师副师长,红4军12师师长。

抗战时期,张才千任129师团长,留守陕甘宁。

1944年秋,张才千任支队司令员。解放时期,任中原军区1纵2旅旅长、中野12纵司令员兼江汉军区司令员,建国后任湖北军区参谋长,1950年4月出任44军军长。

张才千

丁盛比张才千小2岁,军旅生涯始于江西苏区。

丁盛的故乡,在群山环抱、风景秀丽的于都。于都是革命老区,1930年,17岁的丁盛参加红军当了一名“旗官”,职责是站在高处传达命令,危险性极大,所以人称“丁大胆”。

丁盛在战斗中逐渐从任班长、连指导员、红28军组织科科长,一步步成长为团政委。抗战时期,任358旅协理科长。在宋时轮领导的冀东抗日运动中,任邓华支队7团政委,团长肖思明。1940年6月,丁盛到延安学习、整风,参加大生产运动。

一些坊间传闻,丁盛参加了1939年11月的黄土岭、雁宿崖击毙阿部规秀的战斗,还在1940年10月百团大战中防守出色,而被日军称为“守路钉”,但是这些战斗在丁盛回忆中都没有提及。

1944年初,丁盛见到了红军时期老领导聂荣臻,终于被批准到陕甘宁联防军黄叙钱的教2旅1团任政委。抗战胜利后,任热辽“黄纵队”27旅旅长。不久进入东北,逐渐崭露头角,参加了保卫四平、辽沈、平津等战役,渡江后在衡宝战役表现非常出彩。

丁盛

1952年10月,新军54军的军长和政委敲定是45军的丁盛和谢明。

与张才千相比,丁盛在东北、衡宝之战中表现更优。另外,张才千多数时间是在游击队和偏师任职,没有丁盛四野主力部队的经历。

当然最现实的是,54军军部都是从45军改过来的,丁盛出任军长也是自然而然。而44军军长张才千出任海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、司令员。后进入军事学院,毕业后接替张爱萍出任南京军区参谋长。

1953年1月,丁盛、谢明率54军出兵三八线,参加了金城战役。

这是三八线的“收官之战”打响,54军、68军、67军部分部队组成中集团,反击韩8师和韩6师一部。54军130师和68军(欠1个师)组成西集团,反击韩首都师。经一日激战,韩首都师、韩6师和韩8师被歼1.4万余人。

1955年10月,丁盛、谢明被授予少将军衔。而张才千、谭甫仁被授予中将军衔。

【1962年丁盛(左二)赴航堆以南勘察阵地】

1958年7月,丁盛率54军回国。1959年,参加了平叛作战,歼灭叛匪2000余人。1962年10月,丁盛率54军参加了东线察隅、瓦弄方向的反击作战,史称“瓦弄大捷”。

1964年9月,丁盛任新疆副司令兼建设兵团司令。1968年2月,调任广州副司令。1969年7月,升任司令员。1973年12月,在八大军区对调中与南京许世友对调。

丁盛的军旅生涯绚烂传奇,被誉为“勇将、战将、闯将、悍将”,但1977年被停职审查。1982年7月退役。后来一度隐居乡里,每日提着菜篮到集市,如乡间农夫。

1999年9月25日,“腰斩七军”的丁盛逝于广州,享年86岁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Powered by 快3计划稳定版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